我國乳品質量安全水平進入歷史最好時期
來源:央廣網 作者:央廣網 時間:2018-10-8 閱讀:
據中國鄉村之聲《三農中國》報道,近年來,我國奶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,已基本實現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,奶牛養殖競爭力逐步提升,國產優質品牌正在深入人心,乳品質量安全水平進入歷史最好時期,我國奶業正向全面振興穩步邁進。
目前,中國奶業已形成以規模化養殖為核心動力推動產業升級的模式,乳制品數量和質量大大提高,全行業基本實現由傳統產業到現代產業的升級。在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徐春暉看來,無論從產量、質量,還是品牌、影響力來講,中國奶業都邁入了全面振興的新時期。
徐春暉:牛奶被譽為大自然賜予人類“最接近完美的食物”,一杯牛奶,能夠哺育一個生命、強壯一個民族。我國一直高度重視奶業發展工作,在政策支持、安全監管、市場培育、提振信心等方面,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。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提出要實施質量興農、做大做強民族奶業。今年5月23日,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《關于加快推進奶業振興和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》。加上連續幾次的專題會議部署,目的只有一個:加快推進奶業轉型升級,邁進全面振興新時代。
我國奶業邁進全面振興的新時期,首先體現在產品質量的顯著提升。去年,我國生鮮乳抽檢呈現出令人可喜局面,主要質量指標合格率均高于國家標準,達到奶業發達國家的水平。數據顯示,去年我國生鮮乳抽檢合格率達99.8%,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連續9年保持100%,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達99.5%,乳制品總體抽檢合格率達99.2%。
我國奶業邁進全面振興的新時期,其次體現在產品監管的全面到位。按照“最嚴謹的標準、最嚴格的監管、最嚴厲的處罰、最嚴肅的問責”這“四個最嚴”要求,有關部門已經將所有奶站納入信息化監管體系,實施了全覆蓋的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,建立了無縫隙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。像伊利集團奶源基地從奶牛出生即為其建立養殖檔案,以信息化的手段嚴控生產流通過程中的品質風險。可以說,當前是乳品質量安全監管最嚴格的時期,也才造就了乳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歷史最好時期。
我國奶業邁進全面振興的新時期,還體現在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。通過培育壯大奶農專業合作組織、支持奶牛養殖存量整合,鼓勵乳品企業提高自有奶源比例、穩定生鮮乳產銷關系等政策導向,我國奶業以規模牧場、中高產牛群為主體的生產體系已經基本形成。據了解,去年我國奶牛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58.3%,規模養殖成為主力軍;奶牛年均單產達到7噸,比2008年增加了2.2噸,增幅接近50%;而在自身發展的同時,奶業龍頭企業也是普遍注重強化與奶農的利益聯結。比如,伊利集團就建立了與奶農的技術聯結、金融聯結、產業聯結和風險聯結機制,帶動全產業鏈實現互利共贏;而蒙牛集團與所有供奶方均簽訂長期購銷合同,在原料奶富余時采用促銷等舉措保障正常收購,盡最大努力減少牧場的損失。可以說,當前整個奶業產業素質顯著提升。
我國奶業邁進全面振興的新時期,還體現在品牌的影響力顯著提升。我國奶業已由安全期進入高品質時期,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高端、差異化需求和品牌的打造越來越成為企業決勝未來的戰略導向。在加快品牌培育上,有關部門要引導企業增強品牌意識,而具體到品牌的打造上,首先要講好中國奶業故事,展示乳品企業的品牌形象。推介一批休閑觀光牧場,讓消費者切身體驗優質乳品生產的全過程,激發消費信心及活力,不斷擴大消費群體;在差異化需求上,要精準把握消費需求,引領奶業消費升級。要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,鼓勵企業積極研發新產品、新工藝和新技術,研發適合不同消費者的特色產品和功能性產品。像飛鶴乳業就基于對消費者“新鮮需求”的洞察,率先建立了以“新鮮生牛乳一次成粉”為核心的新鮮乳粉標準,打造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;而光明乳業為了滿足用戶的不同消費需求,不斷創新推出多款新品,僅2017年就共推出43個全新新品。
雖然目前我國奶業發展仍面臨產品供需結構不平衡、產業競爭力不強、消費培育不足等突出問題,但是我想,我們有世界一流的加工企業,有世界最大的潛在消費市場,有政府引導、企業創新、農戶積極參與的新格局,國產乳業最終實現全面振興指日可待。
上篇:
下篇: